芦笋育苗技术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2025-09-22

目前芦笋栽培生产中大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不推荐使用直播的方式。芦笋育苗时间较宽泛,只要避开太热或太冷的时节就可以;如果有完善的设施(可调温调湿),那全年任何时间都可以育苗。


1、浸种

芦笋种子的种皮较厚,透水性较差,为了缩短播种后的出苗时间,通常会浸种催芽以加快发芽。 芦笋种子先用35—40℃的温水浸泡并搓洗数分钟,之后再换成约30℃温水浸泡36—48小时,期间换水3—4次,每次换水时都再搓洗下种子。由于水温会缓慢下降,因此**在约30℃的恒温环境中进行,比如放置在装有空调的房间或者恒温箱或者大的保温杯。尤其是在早春时节,夜晚气温低,导致没有做保温措施的浸种水温也下降到低温状态(比如10℃以下),而水温的巨大变化则会影响芦笋种子的发芽。将已经吸胀的种子从水种滤出,这些种子可以直接拿去播种,或者先催芽再播种。

选做:在浸种的时候可以使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对可能附着有真菌病源孢子的种子表面进行杀菌。35—40℃温水洗种后,先用杀菌剂进行浸泡,6—8个小时后再换用约30℃的温水继续浸泡催芽。杀菌剂的稀释倍数按照所使用的杀菌剂的包装说明进行稀释。如果能确保使用的种子是干净不带菌的,那这个步骤就可以不用进行。

(注:如果种子量少,也可以不浸种催芽,直接播种到育苗基质里,但从播种到能看到出芽所需时间较长(10—15天),中途一定不能因为看不到有芽出来,觉得种子有问题就不管了(不浇水),导致萌动的种子干死了。)

2、催芽

如果进行催芽,可将种子用多层湿纱布或者湿毛巾包裹,放在盆子里并遮盖(**插一支温度计),保持适当的透气,置于24—28℃的环境中催芽(比如空调房、恒温箱等)。每天用约25℃的清水淘洗1—2次。当有约2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或者分批播种。

露白:指的是种子表皮有细小破损,可看到里面的白点;该破损处就是胚根生长出来的位置。露白的种子应及时播种,伸长的胚根在播种操作时容易弄断。

如果浸种催芽的种子量较多,可分批浸种催芽播种,以免应操作不当,损失较多的种子。


3、播种前的准备

3.1 育苗基质的准备

现在育苗大多使用现成的育苗基质。当初次使用育苗基质时,**多选择几个不同的厂家的产品,用少量芦笋种子试验一下,看在同样的管理措施下,哪个厂家的产品最适合。即使某个育苗基质是经常使用(之前没有育过芦笋苗),也**用少量芦笋种子试验一下,确保是适合芦笋育苗使用的。 如果不使用育苗基质,也可以自行配制营养土。一般的营养土配制比例:50—60%疏松的园土、20—30%椰糠与珍珠岩的混合物,10—30%腐熟有机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配制比例,或者再添加一些复合肥、泥炭等原料。 (:使用的园土一定要摊薄、太阳曝晒3—4天后再使用)


3.2 育苗容器的准备

现在育苗大多使用育苗穴盘或者育苗杯。育苗穴盘一般使用32孔或者50孔的,不推荐使用72孔及其以上的规格。育苗杯也有多种规格,一般使用直径7—12厘米的即可。把育苗基质或者自制的营养土用清水搅拌均匀后填充到里面,稍微压实一下。 自制的营养土还可以用特定的器物制作成营养钵,这个在棉花育苗中使用较多,在一些地方也有用于芦笋育苗的

(从上到右下分别是32孔育苗穴盘、育苗杯、营养钵)



4、播种

育苗大多在设施内进行,这样温湿度相对容易控制;以下的操作均是指在设施内的操作管理。

播种前把已经装有基质的育苗穴盘或者育苗杯轻压后用水浇透,再压孔(孔深约1.5厘米,自制的营养钵用打钵器制作出来后就自带小孔了),之后把浸种过的芦笋种子放置孔中,然后用育苗基质或者营养土覆盖,再用双层黑色遮阳网覆盖在上面,随后再浇一遍水(使用带花洒的浇水设备,这样水珠细小,否则覆盖的基质或者营养土容易被冲走)。

如果播种时节气温较低,可以在黑色遮阳网外面再覆盖一层尼龙膜或者搭一个小拱棚,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白天的气温,如果尼龙膜内的温度快到30℃,那就要揭膜降温(尼龙膜会快速地提高温度使得温度过高,造成烧苗、死苗)。

如果有地下害虫为害,在苗床及周围撒施辛硫磷颗粒等地下害虫杀虫剂。



5、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的育苗穴盘、育苗杯放置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育苗穴盘被放置在架空的穴盘架上;

(2) 育苗穴盘、育苗杯、营养钵被直接放置在隆起的畦面上;

(3) 育苗穴盘、育苗杯、营养钵被直接放置在平整的土面上;

(4) 在泥土地面挖一片浅坑,

   (4a) 育苗穴盘、育苗杯、营养钵被直接放置在浅坑里;

   (4b) 浅坑里铺一层尼龙膜,育苗穴盘、育苗杯、营养钵被放置在尼龙膜上;

以上这些放置方式涉及到对水分的不同管理:

(1)、(2)排水会比较通畅,即使水浇多了,也很容易排走,因此要注意育苗基质或营养土的干旱情况,要及时补充水分。

(3)、(4a)要注意地下水位的情况、育苗时期下雨的情况,地下水位高、雨水多,土面容易返潮积水,那浇水就不能太频繁,有时候还得想办法排除多余水分。

(4b) 排水困难,因此对浇水技术的要求就比较高,每次浇水不能太多,还要经常查看浅坑里积水的情况。

不论采用哪种放置方式,水分管理是育苗中的难点,要时刻关注育苗基质或者营养土的干湿程度,及时补充水分或者排水。

播种后到出苗前一定要每天查看苗床,依据基质的干湿度情况决定浇水间隔时间,通常隔天浇水一次(如果是尼龙膜覆盖,浇水间隔时间会长一些);同时要注意温棚内的温度,白天棚内气温不超过28摄氏度(及时通风)、夜晚棚内温度不低于15摄氏度(注意保温)。(棚内**挂个温度计)

当有20%的苗出土时,可以把覆盖物去掉,同时要注意苗床表面的干湿情况,及时浇水或排水(苗床不要出现积水现象)。同时棚内温度仍需实时关注(温度太高容易烧芽)。

当绝大部分的苗都出土前后,可以用广谱性杀菌剂浇洒一遍,防止烂根(如果在基质或营养土里已经添加了杀菌剂,则此时可以不用浇洒)。

芦笋幼苗逐渐生长,温棚内的湿度要适当降低下来。当外界气温逐渐升高,温棚即使四周通风也难以降低棚内温度时可以使用大棚的内遮阳网或者外遮阳网,避过正午的剧烈阳光。

在幼苗有5—10厘米时,将复合肥或水溶肥溶于水配制成稀薄肥水浇洒或喷雾(肥料的终浓度不超过0.5%);之后每周追施薄肥一次,期间可以添加一些含微肥的叶面肥。

芦笋幼苗期间容易遭受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的为害,也会被蓟马、蚜虫等害虫取食,发现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幼苗也较易感染茎枯病和褐斑病,一般每隔10—15天喷洒杀菌剂一次,用于预防。

播种后到可以移栽定植,一般要经历2—3个月的时间。北方8、9月开始育苗的话,芦笋苗会在温棚内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移栽到大田。

春天育苗的话,如果设施内温湿度调控得当,管理精细,那芦笋幼苗生长较快,45—60天后就能移栽定植。



    

       可以定植的芦笋苗(育苗穴盘)   


      可以定植的芦笋苗(育苗杯)





阅读53
分享
写评论...